社区园区

国内外低碳园区发展情况
时间: 2016-08-26

(一)丹麦卡伦堡工业园

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是目前世界上工业生态系统运行最为典型的代表。可再生能源发电占到其总发电量的30%,在过去25年中丹麦经济增长了75%,但能源消耗总量去基本维持不变。这个工业园区的主体企业是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板生产厂,以这四个企业为核心,通过贸易方式利用对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自己生产中的原料,不仅减少了废物产生量和处理费用,还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处于良性循环之中。

卡伦堡模式即建设生态工业园,可称之为企业之间的循环经济运行模式,其要义是把不同的工厂联结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得一家工厂的废气、废热、废水、废渣等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是目前世界上工业生态系统运行最为典型的代表。这个工业园区的主体企业是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板生产厂,以这四个企业为核心,通过贸易方式利用对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自己生产中的原料,不仅减少了废物产生量和处理费用,还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处于良性循环之中。其中的燃煤电厂位于这个工业生态系统的中心,对热能进行了多级使用,对副产品和废物进行了综合利用。电厂向炼油厂和制药厂供应发电过程中产生的蒸汽,使炼油厂和制药厂获得了生产所需的热能;通过地下管道向卡伦堡全镇居民供热,由此关闭了镇上3500座燃烧油渣的炉子,减少了大量的烟尘排放;将除尘脱硫的副产品工业石膏,全部供应附近的一家石膏板生产厂作原料。

同时,还将粉煤灰出售,以供修路和生产水泥之用。炼油厂和制药厂也进行了综合利用。炼油厂产生的火焰气通过管道供石膏厂用于石膏板生产的干燥,减少了火焰气的排空。一座车间进行酸气脱硫生产的稀硫酸供给附近的一家硫酸厂;炼油厂的脱硫气则供给电厂燃烧。卡伦堡生态工业园还进行了水资源的循环使用。炼油厂的废水经过生物净化处理,通过管道每年辅送给电厂70万立方米的冷却水。整个工业园区由于进行了水的循环使用,每年减少25%的需水量。

丹麦卡伦堡发展的动力源于一下几点:

政策机制:实行强制性的高收费政策;对于危险废弃物免征排放税,采取申报制度,有政府组织专门机构进行处理;对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则给予经济激励。

       (1)  政策机制:实行强制性的高收费政策;对于危险废弃物免征排放税,采取申报制度,有政府组织专门机构进

行处理;对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则给予经济激励。

       (2)  企业经济效益和长期发展:废水重新利用,节约成本;可以免缴污染物排放税;减少原料成本。

       (3)  企业的生态道德和社会责任:有机废弃物制造有机肥料,免费送给周围的农场使用;从农场获得农产品做原

料;循环经济联合体,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


1 卡伦堡模式图解

(二)日本——北九州生态城

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建于2001年,是再利用型生态园区的代表。其位于日本九州岛最北部,该工业地带的主要产业有钢铁、化工、机械、窑业以及信息关联产业等,是日本四大工业基地之一。

日本政府给予园区内的企业50%的投资补偿,地方政府给予10%的投资补偿,园区内的土地有政府统一购买长期租给企业,以此鼓励园区内环保产业发展。园区设为两个区域:

      (1)  实证研究区域

由企业、政府部门、大学联合起来进行废物处理技术、再循环技术实证研究,目标是成为环境保护相关技术的研发基地。区域内有福冈大学资源循环与环境控制系统研究所、九州医疗烧酒酒槽高度再循环实验研究设施、北九州食品再循环协同工会的豆腐渣及食品残渣再循环工厂等16家研究单位及企业。

      (2)  循环工业园区

汇集了废旧工业产品再循环处理厂,在2004年日本基本形成了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完备的法律框架。通过园区企业的互相合作,建成为“零排放”的资源循环基地。

       北九州生态城的三大理念:

      (1)  教育/基础研究:为了对应技术开发情况变化和市场变化,招揽大学与教育机构。

      (2)  技术开发/可行性研究:招揽大学企业的研究实验室,是九州生态工业园区最大特征之一。

      (3)  产业化:在综合环境联合厂和再生利用工业园区进行,还研究以“零排放”为目标的联合化。

(三)苏州工业园

苏州位于苏州古城东侧,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发展面积80平方公里。苏州工业园是中新两国政府合作,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和创新性、生态型新城区为发展目标,是国内工业园发展的典范。

2014年苏州工业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0亿元,同比增长8.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0.3亿元,增长11.3%;实际利用外资19.6亿美元、进出口总额802.8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719亿元、新兴产业产值2330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4.3个和2.4个百分点,达到了68.5%58.7%,苏州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工业利税增幅远高于规上工业产值增幅。

2014全年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云计算等三大新兴产业分别实现产值283亿元、200亿元和192.8亿元,分别增长23%48%31.3%,园区成为全球纳米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八大产业区域之一。在自主品牌方面,园区50家重点科技型自主品牌企业销售收入均超亿元、销售总收入增长15%,新增上市企业3家,累计达1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8家,居全国高新区首位。

苏州工业园5大注重点:

1)注重产业优化升级

园区开发坚持走经济国际化和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始终坚持招商龙头地位,突出择商选资理念,累计引进合同外资316.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4.5亿美元,注册内资1156亿元,形成了内资外资双轮驱动发展格局。从地区占比看,来自欧美的项目占49%,日韩占18%,新加坡占6%,港澳台地区占22%。从投资规模看,投资上亿美元项目80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12个项目。从产业层次看,在ICTFT-LCD、汽车及航空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已成为国内重要的液晶面板出货基地和芯片封装测试基地,大型客车和芯片产能位居全国前列。园区以占全国十万分之三的土地,创造了全国约3%IT产值和16%IC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60%,高新技术产业利税总额占全市比重超过三分之一。

2)注重科技创跨越

把科技进步作为立区之基、强区之本,不断加快科技发展。从科技投入看:园区累计投入超过150亿元,科技三项经费连续3年翻番,R&D投入占GDP比重达3.4%。从载体建设看:启动建设国际科技园等创新载体200余万平方米,建成8个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形成IC设计、软件评测、人才培训等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中科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均落户园区。

3)注重城市能级提升

加快环金鸡湖中央商务区、阳澄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三大板块建设,致力于营造良好的综合环境。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园区开发之初,中新双方互派专家借鉴新加坡和国际先进城市规划建设经验,共同制定了富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园区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实施了300多项专业规划,协调布局了工业、交通、商贸、居住、景观等各项城市功能,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和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保障了开发建设快速有序地推进。二是适度超前投入。先后投入近40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超前建设了高水准的九通一平基础设施,集中建设了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燃气厂、集中供热厂等重点源厂,有力保障了项目持续进入和生产、生活需要。三是完善城市功能。加大会展经济、楼宇经济、流量经济和城市休闲经济培育发展力度,先后建成生产生活服务设施100多万平方米,引进沃尔玛、家乐福、崇光等知名商业品牌10多个,集聚香港汇丰银行、英国渣打银行以及普华永道、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等金融、会计、律师、中介咨询等各类专业机构100多家,环金鸡湖区域正在成为苏州市新的金融商务、现代休闲和商业文化中心。

4)注重和谐社会构建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和富民优先,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注重城乡统筹与联动开发。切实加快区镇基础设施对接和农村环境改造,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不断构筑保养安置、社保救助、就业创业三道保障防线,实现了城乡社保并轨,区内90%农户迁入现代化居住小区,95%征地待安置劳动力上岗就业,社会保障覆盖面达100%,企业参保率达100%。二是注重资源集约与生态环保。不断提高土地等资源利用效率,鼓励引导各类建筑向高层发展,取消农村宅基地用地规划,积极探索清淤、治水、取土、扩地相结合的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新模式,累计节约用地超20平方公里;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大力推广循环经济试点,积极倡导节能减排、中水回用和清洁生产。

5)注重体制机制创新

园区是改革开放的前哨阵地,成绩不仅仅体经济发展和管理上,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借鉴,积累了符合中国国情、适合开发区实际的新经验。1994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园区可以在坚持和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自主地、有选择地借鉴吸收新加坡经济发展和公共管理方面对园区适用的经验。为此,双方合作建立了有效的学习借鉴组织体系,并由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办公室和新加坡贸工部软件项目办公室负责日常联络工作。十三年来,累计派出2000余人次赴新加坡学习培训,自主学习借鉴新加坡成功经验,在转变政府职能及规划建设、经济发展和公共行政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确立了全新的亲商、富商理念,建立了精简、统一、效能的政府组织架构和公务员队伍及对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体系,形成了科学规范的管理秩序和法治化环境。

苏州工业园区是名符其实的承接国际先进产业发展的领军园区,一个用佔苏州市7.4%人口、3.3%的土地,却创造了15%经济总量的国家级开发区,也是目前中国发展最快的开发区之一。她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排序榜首,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生态环保指标列全国开发区首位,创造了远近闻名的园区经验

2 苏州工业园

(四)南京低碳经济产业园

南京低碳经济产业园,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中山科技园,是由南京低碳经济产业园有限公司创立的低碳经济产业平台。根据江苏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两个率先的战略构想,低碳经济产业园专注于国际低碳技术和产品、专有技术和实用产品在中国的转移和推广;引进国际低碳技术标准和科研理念;低碳产业扶持基金等融资平台搭建;推动和投资国际低碳技术和产品在国内的展示、孵化、消化和产业化研发;培育国内低碳产品和技术应用市场,培养低碳产业技术人才,建立亚洲低碳人才的国际性交流中心。由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联合六家单位组建而成。

产业园建设目标:

     (1)  建成一个集低碳技术研发、成果乳化、国际技术转移平台、低碳产业技术、人才团队集聚、低碳技术展示示

范,国际有影响、全国一流的低碳技术与产业的集聚园区。探索和实践政产学研金合作的新机制、新模式,打造南京市低

碳技术及产业的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的平台。

      (2)  低碳经济产业园内设立研发区、试验区、乳化区、产业区、总部大厦、低碳应用产品技术展示中心、院士专家

楼等,充分展示国内外先进的低碳技术和低碳设备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3)  集聚一批低碳技术方面的创新团队、海内外领军人才,创造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形成一批产业化

项目。

      (4)  2-3年时间完成一期300亩的实施计划,5-6年时间完成2000亩的开发利用。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力争建

成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

     

3 南京工业园

Low-carbon pilot 广东低碳试点
碳交易试点
低碳城市
社区园区
低碳试点园区

快速链接

会员注册

账号信息 *为必须项)
用户账号*
会员登录名由6~20哥英文字母或数字组成(不支持中文)。
邮 箱*
请输入正确的真实邮箱(当忘记密码可以用注册邮箱找回密码)
登录密码*
密码有6-20个英文字母(不区分大小写)或数字组成,建议采用易记、难猜的英文数字组成。
确认密码*
请再输入一遍您上面输入的密码。
验证码* 点击切换验证码
输入验证码

用户服务协议

会员登录

用户账号*
请输入正确的账号
登录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密码